不良水质的形成机理危害及对策
发布时间:
2018-05-25 15:11
1、黑褐色或酱油色
鱼虾的放养密度过大、残留的饵料或粪便积累过多、不常换水、池底长期酸化或老化、养殖中后期大量溶解性和悬浮性有机物增加,使褐藻、鞭毛藻及裸藻大量快速繁殖,这是发生黑褐色或酱油色的主要成因。
主要危害:此水质为酸化水质,水中氨氮、亚硝酸盐、藻毒素等指标偏高,虾容易产生水质性应激反应。
调控方案:①抽去底层水,约占池水的四分之一,使用底改立得改底;②第二天上午8—10点用解毒益水爽+促肥,有条件的搭配20斤磷肥,全池泼洒,2—3天可见到水色有明显改善。
2、白浊水



调控方案:①在台风、暴雨来临前预防性使用牛磺应激消或富多威;②使用三效底改、底改立得或底质净全池抛散,净化水质、提高底部溶解氧;③次日,使用益水宝等微生物制剂分解有机质;④天气晴好时,泼洒促肥+解毒应激宝,培肥水质。
下一页
相关技术交流
自今年的8月初,我国发现首例非洲猪瘟(African Swine fever, East African Swine fever, ASF)疫情后,截至目前为止我国农业农村部已通报的非洲猪瘟疫情已蔓延至11个省份,多达四十多起。此次疫情除了给老百姓带来一定恐慌外,受打击的还是肉猪养殖户。
今年8月非洲猪瘟传入我国,在这短短的一个月内已涉及6省14起,给养殖户带来了巨大的恐慌。非洲猪瘟也从开始的单点爆发进化到区域性爆发,如何防止非洲猪瘟继续蔓延从而减小经济损失,成为我国当前的重要任务。
非洲猪瘟(African Swine fever,East African Swine fever,ASF),又称东非猪瘟或疣猪病,是由非洲猪瘟病毒引起猪的一种急性热型高度接触性传染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