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鳅健康高效养殖技术


    泥鳅属鲤形目、鳅科。在我国广泛分布,由于其肉质细嫩,蛋白质含量高达18.3%,脂肪含量低(为2.69%),而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近几年台湾泥鳅养殖发展很快,台湾泥鳅是大陆泥鳅与台湾本土泥鳅的杂交品种,与普通泥鳅相比,台湾泥鳅在生长速度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很多养殖户跟风而上,对泥鳅养殖过程中常见问题却不甚了解。笔者根据走访的泥鳅养殖户总结了泥鳅养殖常见问题与读者分享,希望对泥鳅养殖从业者起到一些帮助。
一、 生物学特性
    泥鳅是底栖性鱼类,对恶劣环境的适应力强。水温过高或过低时潜入泥中,天气骤变或发生病兆时,浮到水面。耐低氧能力较强,除了鳃及皮肤呼吸外,还可用肠呼吸,当水中缺氧时,游到水面直接吞进空气,在肠内进行气体交换,然后从肛门排出废弃。泥鳅为杂食性。幼鱼时期为动物食性,以后逐渐转向杂食性。成鱼阶段以食植物性饲料为主。生长的适温为15-30℃,最适水温为25-27℃,此时摄食量大,生长快。养殖周期短,在正常水温下,台湾泥鳅从寸苗养至成鳅的时间一般在120天左右。
二、 养殖管理

1.  放养前管理。泥鳅放养前10天,清整池塘,察洞堵漏,疏通进排水管道,翻耕池底淤泥。放水深至10厘米后,每10平方米用1公斤生石灰化浆后全池泼洒。或用“氯立得”全池泼洒消毒。清塘5-7天后,加水至50-70厘米深,每亩水深1米施入“小球藻种”1公斤配合“促肥”1公斤或“肥藻王”300克,肥水期间,每天中午开动增氧机2-3小时,视水色可补充“促肥”或氮磷肥。

2.  放苗时间和密度。泥鳅苗下塘时间一般为每年5月,当泥鳅养至体长3厘米时,要进行筛选分塘,泥鳅苗种密度100尾/平方米-150尾/平方米。放苗时盛苗容器内的水温与池水水温差距不能超过2℃,如泥鳅苗用尼龙袋充氧运输,则应在放苗下塘前作“缓苗”处理,将充氧尼龙袋置于池内20分钟,使充氧尼龙袋内外水温一致时,然后再把鳅苗放在5毫克/升中“渔丰碘”溶液中浸泡10-15分钟或2毫克/升中“绿养宁”浸泡5-10分钟。
3.  饲养管理。调节水质:经常加注新水,每周换水1-2次,勤施肥,保持池塘水色“肥、活、嫩、爽”,水色以黄绿色为佳。水的PH值在6.5-7.5之间。投饵:每天上、下午各投喂1次,日投饵量为泥鳅体重的4%-10%。投饵量应视水质、天气、摄食情况灵活掌握。预防病害:勤打扫、清洗饵料台,做好饲料台、工具等的消毒工作,定期投喂“泰利维”或“杜原康”。防害防逃:要经常检查进排水口和池埂,防止敌害入侵和泥鳅逃跑。
三、 泥鳅常见病害及防治
1、气泡病 
    病因及症状:池水中的某种气体过饱和,通常为溶解氧、甲烷、硫化氢、氨或氮气过饱和。这些气体会经过鳃、皮肤渗入鱼体血管,使血液中的气体过饱和,太多的气体游离出来形成气泡,堵塞血液流动,使鱼苗大量死亡。症状:泥鳅浮于水面,肚皮鼓起似气泡。防治:加强日常管理,防止水质恶化,发病时,立即加注新水,并每亩用食盐4-6公斤化水后全池泼洒。
2、水霉病 
    病因及症状:水霉菌。病鳅体表长满白色絮状菌丝,游动缓慢,久之体弱而亡,该病春季易发生。防治:使用“亩亩安”1瓶1亩全池泼洒。病情严重隔天再用一次。
3、打印病
    病因及症状:嗜水气单胞菌。病灶浮肿,红色,呈圆形,患处主要在尾柄两侧。7-9月流行。防治:溴氯海因粉100-133克/亩全池泼洒,1 天1 次连用2 天。内服“渔氟康”每千克鱼体用0.1-0.15克,一日一次,连用3-5天。
4、车轮虫病 
    病因及症状:病泥鳅身体瘦弱,常浮于水面,急促不安,或在水面打转,体表粘液增多,镜检有车轮虫。防治:池塘有机物过多时,先用“三效底改”净化水质,再用“车轮净”1瓶1.5亩,全池泼洒。病情严重时连用两次。

相关技术交流


【防控坚守】抗击非洲猪瘟,我们在行动!

自今年的8月初,我国发现首例非洲猪瘟(African Swine fever, East African Swine fever, ASF)疫情后,截至目前为止我国农业农村部已通报的非洲猪瘟疫情已蔓延至11个省份,多达四十多起。此次疫情除了给老百姓带来一定恐慌外,受打击的还是肉猪养殖户。


【突发疫情】国内首例万头存栏猪场发生非洲猪瘟疫情!请认真执行猪场消毒程序!

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10月15日发布,辽宁省锦州市、盘锦市发生3起非洲猪瘟疫情。


非洲猪瘟成灾引起巨大恐慌

今年8月非洲猪瘟传入我国,在这短短的一个月内已涉及6省14起,给养殖户带来了巨大的恐慌。非洲猪瘟也从开始的单点爆发进化到区域性爆发,如何防止非洲猪瘟继续蔓延从而减小经济损失,成为我国当前的重要任务。


如何正确面对非洲猪瘟

非洲猪瘟(African Swine fever,East African Swine fever,ASF),又称东非猪瘟或疣猪病,是由非洲猪瘟病毒引起猪的一种急性热型高度接触性传染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