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季节池塘养殖注意事项


    高温季节池塘水温是决定鱼类生长的关键因素。因为鱼类是变温动物,当外界环境的温度升高时,代谢率随之升高,体温也逐渐上升。为了确保鱼类健康生长,安全度过酷暑季节,高温季节池塘管理比其他时期显得更为重要。
一、 保持池塘高水位,稳定水质
水中的太阳辐射强度随水深的增加而呈指数函数衰减。在夏季晴天中午,大部分的太阳辐射在表层0.5米的水层就被吸收。由于光照强度随水深的增加而迅速递减,水中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及其产氧量也随即逐渐减弱,水体补偿深度一般在1.2米左右。作为精养鱼池,是高密度混养成鱼类型。池水太浅,不利于放养量的提高和立体混养。故既要考虑存在补偿深度,及时改善水质,维持合适的水温;又要考虑鱼类立体利用水体,故精养鱼池水深在夏季高温季节以2~2.5米为佳。
二、 注意调节水质,防止水色过浓。
夏季光照充足,水温很高,藻类生长速度快,同时细菌分解有机物质的作用也加快,又促进了浮游植物的生长,导致水体过肥。加上昼夜温差变小,水体趋向稳定,藻类疯长,一旦营养物质不能满足池塘藻类的生长,藻类易出现老化。所以可定期使用肥藻王或促肥补充水体营养,维持藻类正常生长。但水色过浓时,如有蓝藻,可先用蓝藻克杀灭蓝藻、微囊藻等,同时注意增氧并适当换水,换水后用三效底改或底改立得;同时可用益水清或解毒应激宝解毒,缓解鱼类对水体变化的应激反应。虾蟹池水色过浓应注意水草的养护,高温季节水草易出现根部腐烂,水草上浮等现象,可用底佳净增强水草根部营养,同时可用解毒应激宝激活水草活力,避免水草根茎浮空离底,造成枯烂,污染水质。
三、 合理投喂,改底增氧
池塘的溶氧量随水温的升高而降低,但水温上升鱼类代谢增强,摄食增多,呼吸加快,耗氧量就要增高。加上池中其他耗氧因子的作用加强,如果管理不当,很有可能出现大面积浮头甚至“泛池”。投喂时可适当减少中午时的投喂量,缩短投喂时间,避免鱼长时间暴露在高水温强光照下的摄食。天气一旦异常,或吃食不正常,或水质变化,或有浮头征兆等,要减少或停止投喂,查明情况再投喂。勤开增氧机,减少氧债,定期使用固粒氧、底改立得或益底活水爽等增氧改底。尽量少使用化肥,可以使用促肥或肥藻王替代;对虾池要远离硫酸铜等重金属类药品,改用绿色环保新型渔药。当出现底质板结可用三效底改、底改立得、益底活水爽全池抛洒,4小时后泼洒解毒益水爽降解水体毒素,恢复养殖动物摄食能力。
四、做好鱼病预防、保证养殖动物健康生长
高温季节是鱼类生长的黄金季节,这个时期鱼长势快,吃料猛,很多养殖户朋友也跟着加大投喂量,一旦饲料投喂量超过鱼体的消化能力,会严重影响鱼的肝脏代谢能力,使鱼体抵抗力变弱。且这个时期也是鱼类的疾病高发期,各种寄生虫疾病、细菌性疾病及病毒病都容易发生。但这个时期用药易对藻类造成死亡,影响水体稳定,所以疾病因以预防为主,定期泼洒对水体刺激性小的消毒药物,一般15天左右消毒一次。可采用绿养宁、渔丰碘、复合碘溶液等药物进行水体的消毒工作,防止病害的发生。同时可长期拌料内服杜原康或泰利维增强鱼体质,促进代谢吸收。
    水产养殖是“三分靠养,七分靠管”,科学合理的管理也是高产池塘的保证。希望以上四点注意事项可以为水产养殖工作者高温季节池塘的日常管理提供帮助。

相关技术交流


【防控坚守】抗击非洲猪瘟,我们在行动!

自今年的8月初,我国发现首例非洲猪瘟(African Swine fever, East African Swine fever, ASF)疫情后,截至目前为止我国农业农村部已通报的非洲猪瘟疫情已蔓延至11个省份,多达四十多起。此次疫情除了给老百姓带来一定恐慌外,受打击的还是肉猪养殖户。


【突发疫情】国内首例万头存栏猪场发生非洲猪瘟疫情!请认真执行猪场消毒程序!

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10月15日发布,辽宁省锦州市、盘锦市发生3起非洲猪瘟疫情。


非洲猪瘟成灾引起巨大恐慌

今年8月非洲猪瘟传入我国,在这短短的一个月内已涉及6省14起,给养殖户带来了巨大的恐慌。非洲猪瘟也从开始的单点爆发进化到区域性爆发,如何防止非洲猪瘟继续蔓延从而减小经济损失,成为我国当前的重要任务。


如何正确面对非洲猪瘟

非洲猪瘟(African Swine fever,East African Swine fever,ASF),又称东非猪瘟或疣猪病,是由非洲猪瘟病毒引起猪的一种急性热型高度接触性传染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