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鱼健康高效养殖
发布时间:
2018-05-10 10:28
甲鱼味道鲜美,营养价值高,使其成为餐桌上的美味佳肴,上等筵席的优质材料。由于其具有诸多滋补药用功效,还可作为重要中药材料入药。随着人工养殖甲鱼的发展,与养殖相关的病害也随之而来,在此就甲鱼养殖与读者进行讨论,以期对甲鱼养殖起到一些帮助。
一、甲鱼养殖基本要点
调节养殖水体。
通常将养甲鱼水体的各项指标调节为:溶解氧保持在5以上,pH值稳定在7.5~8之间,碱度、硬度稳定在每升3.0~3.2毫克,氨氮含量低于0.02毫克/升,亚硝酸盐浓度低于0.1毫克/升,池水的透明度在25~30厘米之间。
2、及时排污,科学换水,依据水色定期排出底层有机物。
3、合理分池,及时清池,大小甲鱼分级饲养,调整养殖密度。
健康养殖过程中,同池投放甲鱼苗尽量做到规格一致,这样可避免大小撕咬,生长差异悬殊,影响整体生长效果。同时合理分养,也利于管理,便于掌握投喂方案的实施情况和改进。
4、投喂优质饲料,提高饵料转化率,减少残饵、粪便污染。
还要对各种规格、各级养殖池,要分别建立生产档案,对每池在生产中的水化学因素、投饵情况、疫病发生与预防、池内甲鱼的规格、数量等都必须记录建档,以便技术人员参考,用来作为制定下一阶段的生产方案和应采取技术措施的依据。
5、定期预防,适当控制浮游动、植物数量,有效调节水质。
二、 甲鱼常见病害防治
1、穿孔病
症状:发病初期体表出现淡黄色或白色小斑点,随病情的加重,斑点四周逐渐红肿并溃疡加大,最后表皮破裂,出现空洞病灶。与穿孔相对应的脏器表面,表现为炎性浸润,中心深红略黑,红色向周边渐渐变淡。病至此时,多数衰竭死亡。
流行情况:穿孔病为流行病、在常温养殖条件下,流行时间一般在5月-11月;发病高峰在6-9月,12月至翌年3月患病鳖带病灶冬眠。加温条件下,周年发生此病。
防治方法:日本资料认为发病系维生素缺乏和饲料腐败所致,添加维生素E,防止饲料氧化,对预防此病有一定效果。治疗:换水后用“溴氯海因”、“仨亩宁”或“绿养宁”全池泼洒消毒,同时饲料中添加“泰利维”+“渔氟康”投喂一周,在病灶处清洗干净后涂抹抗生素软膏。
2、腐皮病
病因:主要是由于鳖相互咬伤后,细菌继发感染所致。相互咬伤的最主要原因是雄性早熟现象,其次为投饵不足等疖疮病常并发腐皮。
防治方法:(1)甲鱼常发生相互咬伤,一定要先找出原因,对症处理后,同时可用“仨亩宁”或“绿养宁”全池泼洒消毒,每两周一次为宜,这样可把细菌杀死并且能预防由于互咬导致这种病因的细菌二次感染。(2)发现病鳖时,可用磺胺药物或抗生素溶液浸洗3个小时。同时饲料中添加“泰利维”+“渔氟康”投喂一周。
3、红脖子病(又名大脖子病)
症状及病理变化:病鳖浮在水面或岸边,不肯下水,在"晒台"上也呈昏睡状态。若属早春,当水温在18℃以上时,鳖仍喜欢钻入泥沙中休息。体外检查,鳖脖子发炎充血、肿胀,以至不能正常伸缩;腹甲出现红斑,并逐渐溃烂,眼睛失明,舌尖、口鼻出血。大多数在上午上岸晒背时死亡。口腔粘膜呈弥漫性出血最为常见(占80%),胃肠粘膜出血也较多见。
防治方法:定期使用“仨亩宁”或“绿养宁”全池泼洒消毒,每半个月在饲料中添加“泰利维”、“渔氟康”、“大蒜素粉”投喂。治疗:用0.2-0.3ppm“菌毒克”全池泼洒消毒,若病情严重,可隔两天换部分水后再泼洒一次,同时饲料中添加“泰利维”、“渔氟康”、“大蒜素粉”投喂5-7天。
纤毛虫病
症状:体表有许多绒毛状物,尤其以背部较多,镜检可以发现聚缩虫、累枝虫、钟形虫、单缩虫的纤毛状寄生虫。
防治方法:定期换水,保持水质清新,投喂优质饲料,定时定量投喂,尽量减少饲料对水
体的污染。治疗:用纤虫灭或真纤光全池泼洒,同时内服“鱼血康宁”+“泰利维”,隔天用“仨亩宁”、“绿养宁”或“菌毒克”全池泼洒。对于病情严重的个体,用1%高锰酸钾涂抹,经30分钟到40分钟放隔离池,连续涂抹两次,可杀死虫体。
水霉病
症状:发病早期症状不明显,中后期体表出现“白毛”,手摸有滑腻感,镜检时有丝状水霉。
预防方法:定期使用“亩亩安”和“复合碘溶液”杀灭水霉。治疗:用“亩亩安”全池泼洒,同时内服“鱼血康宁”+“泰利维”,对病情严重的鳖用3%-4%的食盐水药浴5分钟,同时增加太阳光照射时间。
相关技术交流
自今年的8月初,我国发现首例非洲猪瘟(African Swine fever, East African Swine fever, ASF)疫情后,截至目前为止我国农业农村部已通报的非洲猪瘟疫情已蔓延至11个省份,多达四十多起。此次疫情除了给老百姓带来一定恐慌外,受打击的还是肉猪养殖户。
今年8月非洲猪瘟传入我国,在这短短的一个月内已涉及6省14起,给养殖户带来了巨大的恐慌。非洲猪瘟也从开始的单点爆发进化到区域性爆发,如何防止非洲猪瘟继续蔓延从而减小经济损失,成为我国当前的重要任务。
非洲猪瘟(African Swine fever,East African Swine fever,ASF),又称东非猪瘟或疣猪病,是由非洲猪瘟病毒引起猪的一种急性热型高度接触性传染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