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龙虾养殖技术


小龙虾概述
  小龙虾学名叫“克氏原螯虾”,原产北美,属甲壳动物纲、软甲亚纲、十足目、鳌虾科、原鳌虾属,是目前世界上分布面积最广,养殖产量最大的淡水鳌虾,占整个淡水龙虾产量的70%-80%。中国是小龙虾养殖的第一大国,2014年全国小龙虾产量60万吨。
小龙虾生物学特性
  1、夜行性:小龙虾为夜行性甲壳动物,白天躲藏,夜晚出来摄食和活动。如果白天能看到大量的虾或晚上有大量的虾在水面上,这都不正常。2、攀援性:小龙虾爬行能力较强,因此要有防逃网(墙),注意防逃。3、掘洞性:小龙虾在繁殖和越冬期喜欢掘洞,24小时可掘20厘米深,最深的洞长达1米多。因此养殖水体的堤埂面最少宽2米以上,以防打穿。4、水质要求高:小龙虾是甲壳动物,甲壳动物对环境非常敏感,小龙虾最适PH值为7.5-8.5,最适水温为20℃-30℃,小龙虾对溶氧要求高,需要池塘溶氧量大于3mg/L,若溶氧量低于1mg/L,小龙虾开始上坡上草,窒息点为0.67mg/L。5、杂食性:小龙虾为杂食性动物,喜食动物性饵料,也喜食肥嫩多汁的植物。因此养殖小龙虾要种好水草,搭配小麦、玉米、南瓜等农副产品及小杂鱼等,我们提倡用配合饲料。6、蜕壳习性:小龙虾一生要蜕十几次壳才能长大,蜕壳时要躺在浅滩处,因此池埂坡度应该平缓,养殖期间的补钙对提高产量和规格整齐度至关重要。
小龙虾养殖管理
  池塘清整:在水草种植前10-15天用“氯立得”清塘,用量为1公斤/亩。若改用茶粕清塘,用量为20-40千克/亩。用生石灰清塘,用量为75-100千克/亩。进水后若有野杂鱼,也可用“祛虫安”或“高效氯氢菊酯溶液”杀灭。
  防逃围栏:小龙虾夜晚和雨天会爬上池坡逃逸,因此需要建立围栏防逃。围栏建在池坡底部与水交界处,有利于保护池堤、提高起捕率和控制虾苗数量。围栏可用网片、塑料薄膜、塑料板、玻璃钢瓦和钙塑板等廉价材料构建。高100-120厘米,其中50-60厘米埋入泥中,用竹桩固定,桩柜1.2-1.5米。
  种植水草:种草时间:伊乐藻在清沟后的冬季或早春,要求草上无鱼卵,水草移栽以3-5株为一簇,每簇水草间距为0.5-1.0米。主养池塘栽种轮叶黑藻和苦草在3月份。几种水草应混种,单一水草管理难度很大。湖北地区主要是伊乐藻+轮叶黑藻,江苏地区是伊乐藻+轮叶黑藻+苦草。
  苗种和套养:苗种放养前要提早10天对水体使用“渔丰碘”或“复合碘溶液”进行消毒,提前7天进行肥水、调水。放苗时要将龙虾进行试水,在试水安全后,才能投放小龙虾苗种。如果试水不成功,及时进行诊断,做好解毒,调水工作。小龙虾虾苗在池塘中饲养,通常的放养模式有以下两种:亲虾放养和幼苗放养。
  投饵管理:小龙虾属于杂食性食物,它尤其喜食动物性饲料,且贪食。水域中的浮游生物、底栖动物、各类昆虫、杂草嫩芽等,都是小龙虾的优质天然饵料;螺肉、蚌肉、鱼肉、玉米、小麦、糠饼等都是小龙虾喜食的人工饵料;目前还有小龙虾专用配合饲料。饲料成本在小龙虾养殖成本中所占比重不高,所以建议可以使用高档小龙虾配合饲料。
  定期预防:病害防治应坚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养殖过程中主要病害有甲壳病、肠炎病、弧菌病以及寄生虫引发的疾病。主要通过药物预防和治疗的措施加以控制。定期在饲料里添加“益利多”、“泰利维”、“肝肾康宁”等药物,增强小龙虾体质,减少疾病的发生。1、每10天使用“底改黑金”或“益底活水爽”改底一次,改良底质环境。小龙虾经常栖息于池塘底部,长期定期改底的池塘,底部的有害菌会少很多,池塘中的纤毛虫也会大大的减少爆发的几率。2、每15天用“渔丰碘”或“复合碘溶液”一次对河沟进行杀菌消毒。定期对池塘中的细菌进行整体数量的控制,然后人为补充“益水宝”、“益利多”、“益生康”等有益菌种,这种方法是控制发病病原菌最为快速和有效的方法。3、每10天使用“哈多维”、“钙源”、“底佳净”对水体补充钙质和多种矿物质。养殖河蟹、龙虾多年的池塘,水体中的钙磷含量会越来越少,最终会成为小龙虾蜕壳的限制性因素。所以河蟹、龙虾养殖需要补钙。4、内服:定期内服“益利多”、“泰利维+肝肾康宁”,增强小龙虾体质,减少肠炎、出血和克氏原螯虾白班综合症的爆发几率。5、定期根据自己池塘的水肥瘦程度,及时使用“促肥+小球藻种”肥水黄金组合进行肥水和调水。水体保持一定的肥度是早期虾苗快速、健康生长的一个基础保障。早肥水可以控制池塘中青苔的大量爆发。
小龙虾常见养殖问题及处理方法
  青苔滋生:青苔这类低等植物在低温时能容易吸收有机盐而大量的繁殖,青苔占为优势后,会抑制藻类生长繁殖,从而使肥水困难。1、人工清除法。最简单实用,但劳动量大,人工打捞,及时下氨基酸类肥料如“促肥”。2、化学清除法。选择相关的功能性产品进行适当的杀灭如“青苔克”,再用“解毒益水爽”或“益水清”解毒处理,然后“肥藻王”+“小球藻种”肥水。3、生物处理法。通过降低青苔的光合作用效率(可选择使水色变黑的水质改良剂,如“底改黑金”),可先使用“青苔克”杀灭打捞以后,再结合“底改黑金”生物处理,效果更佳。
  软壳或蜕壳不遂:病因:水体含钙不足或吸收困难造成体内缺钙。另外,光照不足、ph值长期偏低,池底淤泥过厚,虾苗密度过大、长期投喂单一饵料也可导致本病。预防:1、冬季清淤;2、放苗后15天用“哈多维”泼洒补充水体钙质;3、控制放养密度;4、投饵多样化,适当增加含钙饵料;5、套养足量的螺丝。治疗:外用“哈多维”、“钙源”泼洒两次,用鱼骨粉拌新鲜豆渣或其他饵料投喂,每天1次,连用7-10天以上。
  纤毛虫病:病因:由纤毛虫寄生所致,主要寄生虫种类包括聚缩虫、钟形虫、单缩虫、和累枝虫等。症状:体表、附肢、鳃上附着污物,虾体表面覆盖一层白色絮状物,致使小龙虾活动减弱,食欲减退。预防:1、保持池水清新;2、清除池内污物;3、定期7-10天使用“底改黑金”改底。治疗:“纤虫灭”或“纤必克”全池泼洒,后用“复合碘溶液”消毒,同时“底改黑金”、“益底活水爽”改底。
  肠炎:病因:水体中有害菌较多,通过伤口、鳃、口等进入体内感染发病;摄食大量变质食物,肠道内有害菌大量滋生,超过龙虾的抵抗力范围,龙虾的吃食环境恶化。症状:龙虾的肠炎主要表现的症状为:肠道无食,肠道内有气泡,部分区域出现蓝色素过重等情况;一般都是肠炎的临床症状。防治方法:内服“渔氟康+泰利维”5-7天,同时使用“益底活水爽”改良底部环境,抑制有害菌。
  烂壳病:病因:由假单胞菌、气单胞菌、黏细菌、弧菌等感染所致。症状:病虾壳上有明显溃烂斑点,斑点呈灰白色,严重溃烂时呈黑色,斑点下陷,出现空洞,最后导致内部感染,甚至死亡。预防:1、运输投苗时操作要细致,伤残不入池;2、保持池水清洁;3、投饵充足;4、每15-20天用“渔丰碘”或“复合碘溶液”化水全池泼洒。
  近两年,小龙虾成为当前最优势的淡水养殖品种,各行各业都不断有人加入养殖小龙虾的行列中来。但作为养殖行业,行业本身的风险可能是许多外来行业的人无法了解,盲目的进行投资与扩展,往往会“血本无归”。希望通过以上的交流,可以对小龙虾养殖起到一定的帮助,以期养殖者取得不错的养殖效益。

相关技术交流


【防控坚守】抗击非洲猪瘟,我们在行动!

自今年的8月初,我国发现首例非洲猪瘟(African Swine fever, East African Swine fever, ASF)疫情后,截至目前为止我国农业农村部已通报的非洲猪瘟疫情已蔓延至11个省份,多达四十多起。此次疫情除了给老百姓带来一定恐慌外,受打击的还是肉猪养殖户。


【突发疫情】国内首例万头存栏猪场发生非洲猪瘟疫情!请认真执行猪场消毒程序!

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10月15日发布,辽宁省锦州市、盘锦市发生3起非洲猪瘟疫情。


非洲猪瘟成灾引起巨大恐慌

今年8月非洲猪瘟传入我国,在这短短的一个月内已涉及6省14起,给养殖户带来了巨大的恐慌。非洲猪瘟也从开始的单点爆发进化到区域性爆发,如何防止非洲猪瘟继续蔓延从而减小经济损失,成为我国当前的重要任务。


如何正确面对非洲猪瘟

非洲猪瘟(African Swine fever,East African Swine fever,ASF),又称东非猪瘟或疣猪病,是由非洲猪瘟病毒引起猪的一种急性热型高度接触性传染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