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不良水色调控方案


春季常见不良水色调控
清黑色水:表现为水色发黑,尤其底部很黑,但是透明度很高,水中鲜见藻类,池底有大量腐烂有机质,如猪粪、青草等;常见于池底或池边种草、冬季池底堆有大量有机肥或有有机肥排入的池塘。此水色温度低时,养殖动物一般不会有不良反应,但随着温度上升,很容易造成池塘氨氮、亚硝酸盐升高,且藻类无法繁殖,下肥基本无效,导致水质恶化,养殖动物死亡。
处理方案:先引入一部分新水(有好的藻种)或使用公司的小球藻种,直接加入活藻种,加水深度5-10公分;晴天上午使用益水清(5亩·米/瓶);三天后使用益水宝(3亩·米/袋),分解有机质。
浑水:水中浮游植物减少,通常见于杀虫、杀菌、变天倒藻之后,或者砂质土池塘。水中藻类缺乏,造成池泥土颗粒悬浮,同时见于出现了寄生虫疾病的池塘中。
处理方案:一般浑水:
先用三效底改,一包三亩全池抛洒,澄清水质;第二天化水泼洒磷肥15-20斤/亩·米;第三天使用肥水黄金组合促肥+小球藻种(两瓶一起用5-8亩)。
寄生虫引起的浑水:
晴天上午用立克净或伊微乳等处理,根据不同的季节和寄生虫选择杀虫剂;5-7天后使用肥水黄金组合促肥+小球藻种(两瓶一起用5-8亩)。
另外还有因为喂食不足引起的水质发浑,注意投喂量。
夏季不良水色调控
老化水、浓绿水:表现为水色浓绿、暗绿、无光泽,透明度10-20之间,水体表面不洁净,呈现油污状,常有一些漂浮物,水体中有大量有机质或死亡藻类的悬浮颗粒;浮游植物大量繁殖,主要以绿藻门为主。花、白鲢难以吸收,出现天气骤变就容易大量倒藻死亡,出现浮头甚至泛塘;池塘中PH、DO日较差很大,易造成鱼类的应激性死亡。
处理方案:上午使用益底活水爽(2亩·米/袋),下午用解毒益水爽(4亩·米/瓶),清水解毒,;隔天一次,连用两次,可使水质清爽。养殖后期如水体严重老化,出现藻类大量死亡,水面漂浮油膜,下风口有腥味:第一天上午用底改立得(3亩·米/袋),下午用益水清(4亩·米/瓶)清水解藻毒素;第二天使用肥水黄金组合促肥+小球藻种(两瓶一起用5-8亩),培水活水;第三天使用益底活水爽(2亩·米/袋)改良底质,稳定水体。
蓝藻水:常出现在淤泥比较深,投喂量比较大的,大量施肥的池塘。主要呈现出水色灰绿色或蓝绿色。该种水体中蓝藻已成为优势种群,竞争性抑制了其他藻类的繁殖。蓝藻的危害:会大量消耗水体中溶解氧;蓝藻死亡时会释放藻毒素,且腐烂后形成大量有机质,散发腥臭味,严重恶化水质;养殖动物误食蓝藻或蓝藻尸体后,会引起肠炎等疾病。
处理方案:换水方便的池塘,先抽掉5-10厘米的表层水,之后使用我公司针对蓝藻的专用产品蓝藻克(3亩·米/袋),下风口蓝藻集中处可重点泼洒,3天后蓝藻会聚集成团,自动消融沉淀。本产品为生物消融与降解,对养殖动物无任何刺激;蓝藻死亡后使用解毒益水爽(4亩·米/瓶),解蓝藻毒素,然后使用肥水黄金组合促肥+小球藻种(两瓶一起用5-8亩),培育优良水色。
秋、冬季节不良水色调控
酱油水、黑褐色水:养殖后期,大量饲料已投喂,水体中残饵、粪便、有机质不断积累,营养盐不均衡,导致鞭毛藻类、裸藻、褐藻等大量繁殖,出现水质和底质严重老化。水中溶氧偏低,花、白鲢生长受阻,容易浮头和泛塘。
处理方案:如悬浮有机物多,先用洁水安(2-3亩·米/瓶),快速氧化分解水中残饵、排泄物、死藻等有机废物;第二天上午使用解毒应激宝(5亩·米/瓶),解除藻类毒素,缓解养殖动物的应激;两天后水色可以恢复为嫩绿色,后期注意肥水,稳定水质。

相关技术交流


【防控坚守】抗击非洲猪瘟,我们在行动!

自今年的8月初,我国发现首例非洲猪瘟(African Swine fever, East African Swine fever, ASF)疫情后,截至目前为止我国农业农村部已通报的非洲猪瘟疫情已蔓延至11个省份,多达四十多起。此次疫情除了给老百姓带来一定恐慌外,受打击的还是肉猪养殖户。


【突发疫情】国内首例万头存栏猪场发生非洲猪瘟疫情!请认真执行猪场消毒程序!

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10月15日发布,辽宁省锦州市、盘锦市发生3起非洲猪瘟疫情。


非洲猪瘟成灾引起巨大恐慌

今年8月非洲猪瘟传入我国,在这短短的一个月内已涉及6省14起,给养殖户带来了巨大的恐慌。非洲猪瘟也从开始的单点爆发进化到区域性爆发,如何防止非洲猪瘟继续蔓延从而减小经济损失,成为我国当前的重要任务。


如何正确面对非洲猪瘟

非洲猪瘟(African Swine fever,East African Swine fever,ASF),又称东非猪瘟或疣猪病,是由非洲猪瘟病毒引起猪的一种急性热型高度接触性传染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