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美白对虾健康高效养殖


    在养殖上,南美白对虾具有个体大、生长快、营养需求低、抗病力强等优点,对水环境因子变化的适应能力较强,对饲料蛋白含量要求低、出肉率高达65%以上、离水存活时间长等优点,是集约化高产养殖的优良品种,也是目前世界上三大养殖对虾中单产量最高的虾种。但由于近年来养殖密度扩大、种质退化、疾病频繁等原因,使得白对虾养殖成功率越来越低,现就白对虾常用养殖程序与读者一起讨论,希望能为养殖者提供一些帮助。
一、池塘清整与消毒
  清塘是对虾养殖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主要包括池底曝晒、池堤的修整、池塘敌害生物的清除和底质的改良等。池塘要求20天以上的曝晒,使淤泥中的有机物可得到充分的分解和转化。放苗前15天清塘,方法有2种:①若塘内有野杂鱼等先用“祛虫安”(每瓶水深10厘米可用3~5亩)全池遍洒,隔天后再用“氯立得”全池遍洒;②若塘内无野杂鱼可直接用“氯立得”遍洒。水体消毒后,进行pH值和盐度测试,如果pH值达不到8.0以上,须泼入一定量的石灰粉,提高pH值,如果底质是淤泥的,最好每亩再泼入30~40公斤的白云石粉或沸石粉,将淤泥铺盖改良。
二、肥水
  清塘5~7天后进水0.5~0.6米,每亩水深1米施入“小球藻种”1公斤配合“促肥”1公斤或“肥藻王”300克,肥水期间,每天中午开动增氧机2~3小时。放苗前10天进水待用,为防止敌害生物随水侵入,进水时用60目筛绢过滤。       
三、苗种选择与消毒
    虾苗的选择是对虾养殖成败的关键。因此,购苗前应对苗源进行病毒等重要病原检疫,重点检测白斑综合征病毒,使用PCR技术,选择检测为阴性的虾苗。虾苗选择体长0.9~1.0厘米以上,体色透明度高,个体差异不大,胃饱满度好,食欲强,游动活泼、逆水游动力强,体表干净,色泽一致,体直、头大身小。下池前将“渔丰碘”或“碘清”按(2~5PPM)浓度配好消毒液,浸泡半小时,进行苗种消毒再投苗入池。
四、放苗密度
    需根据养殖条件决定适宜的放苗数量,一般养殖池塘与养殖水平的,建议体长1厘米左右的放苗在4~6万尾/亩左右,养殖条件好的与养殖水平高的,尽量不超过10万尾/亩,不然,后期的水质很难管理与调控。
五、巡池管理
    在养殖期每天的巡池次数不低于4次。即分别在黎明、中午、傍晚和午夜各一次。巡池时重点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观察水色:正常的池水为茶褐色和黄绿色,透明度为20~30厘米,无异臭味。有时增氧机打出水面的气泡如是白色且消逝快是正常的。如果水面气泡带红丝、黄丝、黑丝,说明池底已变质。如果水体已变红、变暗或夜间发光,手感打滑,味带腥或青苔大量泛起都是不正常现象。
观察吃食情况:如果残饵突然增多,甚至被增氧机打水冲出水面,表示对虾生活状态反常,必须结合水质变化、病况、饵料质量、投饵量、对虾当时所处的生理状态、是否蜕壳减料等情况。
进行肉眼检查:如果对虾体色异常,腹肢与大触须变红,甲壳变软或粗糙不平滑,体表有黄色粘状物,腹肢白浊,鳃丝变黑、变黄,肠道前部弯曲、变粗,在水中横游或打圈,静息时全身伏地或弓背垂头,腹肢平展,尾扇合拢。对外刺激反应迟缓,很容易捕获,手握时无争执等,都是生长状况不好的标志,必须特别警惕。
观察池底颜色和臭味:正常的池底是原土色,无臭味,优质池底生物群落是褐色,池底表面常有一层微小至密的气泡覆盖。如果池底颜色变黑发臭或飘离池底(又称泛底),则表示底质已变,这是水质变差,对虾发病的先兆。
如果发现不正常现象,应该综合分析,找出具体原因,并及时采取有效的解决措施。
六、饲料投喂
   生产中饲料投喂应结合抛网进行检查。做法是:在投喂饲料1.5小时后,用抛网捕虾检查。应有80%的对虾为饱胃,其余为半饱胃,表明饲料量恰到好处;超过80%饱胃,表明饲料过多;低于80%饱胃,表明饲料不足。在整个饲喂过程中,每周可停喂1~2餐。饲料投喂的具体数量是养殖者长期经验的积累,还应依上餐的投料、水质、天气情况,对虾生理状态(是否脱壳)等各种因素综合考虑,以确定下餐的投喂数量。

相关技术交流


【防控坚守】抗击非洲猪瘟,我们在行动!

自今年的8月初,我国发现首例非洲猪瘟(African Swine fever, East African Swine fever, ASF)疫情后,截至目前为止我国农业农村部已通报的非洲猪瘟疫情已蔓延至11个省份,多达四十多起。此次疫情除了给老百姓带来一定恐慌外,受打击的还是肉猪养殖户。


【突发疫情】国内首例万头存栏猪场发生非洲猪瘟疫情!请认真执行猪场消毒程序!

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10月15日发布,辽宁省锦州市、盘锦市发生3起非洲猪瘟疫情。


非洲猪瘟成灾引起巨大恐慌

今年8月非洲猪瘟传入我国,在这短短的一个月内已涉及6省14起,给养殖户带来了巨大的恐慌。非洲猪瘟也从开始的单点爆发进化到区域性爆发,如何防止非洲猪瘟继续蔓延从而减小经济损失,成为我国当前的重要任务。


如何正确面对非洲猪瘟

非洲猪瘟(African Swine fever,East African Swine fever,ASF),又称东非猪瘟或疣猪病,是由非洲猪瘟病毒引起猪的一种急性热型高度接触性传染病。